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返回旧版
登录 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 备考秘籍 > 北大中文系当代文学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北大中文系当代文学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

  参考书目: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

  李  杨:《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抗争宿命之路》《50-70年代文学经典再解读》

  陈晓明:《无边的挑战》《表意的焦虑》

  张颐武:《在边缘处追索》《大转型》(与谢冕合著)

  曹文轩:《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

  韩毓海:《锁链上的花环》

  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

  贺桂梅:《人文学的想象力》

  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戴锦华:《隐形书写》

  王晓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

  陈顺馨:《中国当代文学的叙事与性别》

  旷新年:《写在当代文学边上》

  备注:开书单总是个麻烦的事。每个书单出来以后总会有人说:为什么没有这本,为什么没有那本,某书不在,何言书单。我这份简单的书单与其自诩在本专业学识精深,不如讲是没羞没臊地公然露怯。既然是露怯,那就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些书是我个人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受益颇深的著作,它们带着我一步步入门,一步步了解当代文学这个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它的背景以及面临的问题,等等。这里为了大家查找方便,用的是著者加书名的简单罗列,而非我的阅读顺序,可能后者对于大家理解我这份书单更有帮助。另外像什么《文学思潮史》(朱寨)《新诗史》(洪子诚等)《散文史》(佘树森等),读也读过,基本上只是对史实有个了解而已,无论是体例上还是文学史写作的观念上,都没有什么打动或震撼我的地方,就当工具书看好了。

  这些书目中,重点推荐洪子诚、李杨、陈晓明三位老师的著作,洪子诚老师不用说了,既然“当代文学(教育)之父”的名号都有人说,我再怎么称颂也都不过是低劣的复制。陈晓明和李杨两位老师作为我的前任和现任导师,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不是三言两语说得尽的,而这五本书是他们的典范性著作,无论是从写作的深度还是探讨问题的角度来说,都给人以学力深厚并耳目一新之感。戴锦华老师的学问当然没的说,她的书写得也是异常严谨扎实、富有学理气息,她和张颐武老师同做文化研究,对比起来看,会非常有意思。韩老师和曹老师的著作个人气息极强,姑且将他们的论述本身放在一边不予评判,至少从他们的行文之中就能够看到他们二人各自的性格特点,就学人写作而言,这一点非常难得。邵燕君老师的著作对于理解当下文坛的生产方式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陈顺馨的书算是弥补当代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一支的空白。除了北大的老师以外,陈思和的“整体观”也是一种路数,当时给我启发非常大,打破了很多定形的观念和枷锁,也许这些结论都有问题,但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再思考的契机。而王晓明的伟大编辑能力让我们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贺桂梅与旷新年老师的著作是由其他同学建议补充的。

  不得不指出的是,本人当初阅读这些书的初衷是准备北大中文系的研究生考试,虽然最后走了保送的这条路,但这一初衷必然影响了这份书单的视野和轻重取舍。其他大学很多老师的书目,比如汪晖老师的书,现在还没有涉猎到,想来十分惭愧,自己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实在给北大研究生丢人抹黑,这里检讨一下,希望还有两年的时间可以迎头赶上。另外西方理论的著作对于当代文学的学习和研究当然帮助也很大,但有那么多专门搞理论的同学前辈在,自己不敢造次,因此只在书单的最后略提几句。说来说去,自己看的理论书也不算少,但真正对我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是福柯,一个是柄谷行人。前者的著作我看过的有《规训与惩罚》《知识考古学》《古典时代疯狂史》《临床医学的诞生》《词与物》《性经验史》,它不但影响了我的问题意识,更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态度,而柄谷行人的《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与其在某些地方有不谋而合之处,我这个学期才读到这本书,几乎手不释卷,而且读后马上又看了一遍,真的与我心有戚戚焉。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文学理论》写得也无比精彩,可以把那样多的繁复的文学理论举重若轻地叙述出来并加以评判,暂且不管伊格尔顿立场如何,这份功力本身就足以令人钦佩。另外,《想象的共同体》能够成为一个学界热点,不是没有理由的。或许某日我会专门为文学理论以及西方文学理论课程再列一个书单,不过虽然当代文学与理论著作关联甚密,毕竟本人对于人家的学术前沿以及学科背景与发展了解有限,因此难免疏漏,到时候当再请达人不吝赐教。

  再次声明:这份书单很不全面,个人性很强,为避免贻害后人,欢迎大家与我展开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彼此交换书单,分享读书的心得体会,至少对我而言当是非常之幸事。

 

  另根据读者反馈,补充几本当代文学史参考书目(其实这些书从我当初列的那些书的参考文献里都能找到,我一向觉得,参考书太多了,也就没人一本本看了……):

  张旭东:《批评的踪迹》

  黄子平:《革命·历史·小说》(大陆的《“灰阑”中的叙述》是删节版)

  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

  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