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返回旧版
登录 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 备考秘籍 > 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课答题技巧解析

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课答题技巧解析

  示例一

  2010年真题

  问题: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是如何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

  分析:首先要学会审题,也就是要揭开浙大命题那层文绉绉的面纱。“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也就是说“这时代”和“屈原时代”都有愤怒,这两种“愤怒”有质上的相同之处,这样才能实现“复活”,所以题目要问的就是郭沫若“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点出这时代有什么样的“愤怒”,和屈原时代的“愤怒”,是怎样“复活”的,理清之后,从“失事”“求似”两个方面谈就是了。

  参考答案:

       《屈原》是郭沫若的著名的历史剧之一,这部历史剧之所以能够达到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的目的,与其“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是分不开的。郭认为“剧作家的任务是在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在此基础上,所谓“求似”是指历史精神尽可能真实准确的把握与表现。“失事”是指在此前提下,历史剧创作可以和史实有所出入。所以可以说借古人说自己的话是郭历史剧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中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GC,制造“皖南事变”之后。作者将“这……”,以借古讽今的方法抨击了国民党政权的黑暗统治。剧中通过楚国统治集团内部爱国与卖国两条外交路线的斗争,成功的塑造了屈原的形象。这一历史正好与作者所处时代国名党反共,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史实有着某种相似。同时,屈原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爱国精神也正是抗战时期我们民族所需要的。这就取得了历史精神上的相似。

  在人物塑造过程中,作者为了强化屈原的形象,对部分人物,事件进行了改写。比如屈原被疏的原因在《史记》中是被进谗言,被改写成“淫乱宫廷”,进一步揭穿了投降派的阴险,婵娟这个人物形象是虚构的,是为了烘托屈原,鞭挞变节之徒。这样的改写既使屈原形象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也从反面表现出“愤怒”之深。

  作者正是通过对“失事求似”这一创作原则的运用,使《屈原》达到了将“这……”的效果。

  总结:要善于分段,卷面上会更好看些,也显得层层推进,有理有据。还有,要善于引用一些话,如果记不大清楚,表达出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但也别差的太远了。我说过,答案最好的呈现形式就是参考书的叙述模式。

  在示例一中,我主要阐述了审题和怎样答题两个方面。但是在现当代文学的考研中,总会有一些同类的问题出现,这样一类的问题该怎样答,怎样举一反三,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再举一个例子,就用来来阐述这个方面。

  示例二

  1、《边城》的“诗化小说”特征。    2、曹禺话剧的诗意特征。

  很明显,上面两道题目都和“诗化”有关,诗化小说,诗化散文等等,这些是现当代文学中绕不开的一环,也是经常考查的点。这属于一类问题,就肯定会有相通的答题方法。

  分析:关于曹禺的剧作,我们时常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诗意。如果要彻底弄清楚其诗意特征,孤立的分析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追溯到更深层次的东西。诗意的问题是属于问题风格的问题,与创作状态息息相关(如茅盾在创作《子夜》时进行了严谨的事先规划,列出条条框框,所以呈现出的风格严谨,历史架构宏大的特征;而巴金创作时,却是跟着情绪的流转,以情绪的起伏来带动小说,所以他的小说风格更加亲民些)。

  曹禺在谈到他的创作时,总说“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有莫名的情绪”,以此形成一个“模糊的影像”,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在一种莫名的冲动和灵感之下去创作的。这种创作状态趋近于诗的创作状态,显然容易形成诗的氛围。

  再来看沈从文,沈从文之所以被称为文体作家,关键在于他创作了一种诗化抒情小说体。这实际上是把诗和散文引进小说之中,打破了三者的界限,从而扩大表意功能。同样,我们也来探讨其根源所在。沈从文一向以“乡下人”自居,他十分眷恋与喜爱湘西世界人与物和谐的自然风光和生命形式。另外在谈到屠格涅夫对其影响时,十分推崇屠格涅夫小说中那种人与自然相契合而发出的浓郁诗意。这样我们就不难得出其诗意小说创作冲动的来源。

  现在我们可以来总结了,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作家的作品中之所以有“诗意”,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强烈的情感性(曹的作品,从情绪而生发;沈对湘西世界的喜爱而呈现出来的作品,读者读后,留在心间的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流淌);第二,既然注重情感性,自然就导致情节的淡化,偏散文化写法(曹后来的戏剧逐渐证明了这一点,由外向化戏剧转向内向化戏剧;沈就更不用说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直接脱胎于诗歌的特征,比如说语言啊,意象的使用,造境等等。

  这两道的具体答案就不给了,我主要想要阐述的是如何分析一类题目,就像在学会怎样分析曹禺后,要会分析沈从文。

 

  http://bbs.kaoyan.com/t5035475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