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返回旧版
登录 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 备考秘籍 > 跨校跨专业报考2010北大外院比较文学经历

跨校跨专业报考2010北大外院比较文学经历

  最近很多同学问我关于考研的事情,因临近毕业,一时分身乏术,仅此致歉。今日一并写出,虽然是一家之谈,未必事无巨细,但也希望对后来的同学有些帮助,望同学们见谅。

  大凡考研,无外乎“认识自己——为什么要考——考哪里——如何考”。本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1和2,谈下自己的基本情况和大家都关心的成绩、具体科目的复习;第二部分包括3,讲为什么要考;第三部分包括4,谈如何选择报考学校的问题;第四部分包括5、6、7,讲怎么考的问题。

  另外,本文比较适于应届跨专业考文学类的同学参考,如果您是往届生,或者是考本专业的,自然有自己的心得,就不需要我唠叨了。

  目录:

  1 说说我自己

  2 我的成绩、政治外语两门的复习方略

  3 为什么考研?

  4 我为什么选择北大外院

  5 关于应届跨考的复习进度的安排

  6 我的复习过程和初试

  7 复试经历

  1 说说我自己

  德尔菲神庙上有句话:认识你自己。孙子亦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做出选择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认识自己。我是吉林省人,男,中学时代在老家学了6年日语,06年进入北京上大学,本科在魏公村西口的一所外语类大学日语系(大家都知道哪儿了吧),是211,不是985。2010年考研,考的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属于跨学校、跨专业的两跨考生(如果跨地区就是三跨了)。现在处于拟录取后的调档阶段,当然希望最终能进入燕园。

  本科期间无甚建树,综合评估中等。没得过学校的奖学金,大二时去日本交换留学一年,得过日本学校发的一个补助性奖学金。得过一次国内的省市级文学奖。担任的最高职务是班级报箱管理员,没参加过校内官方性质的社团和大型活动,每年都得“好人奖”——优秀团员。

  本科期间主要时间都是在看书(不是教科书,是自己的闲书)。最大的兴趣是逛旧书店和露营。智商中等偏上,情商中等偏下,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好,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差。

  总的来说属于对社会有益无害的一种人。

  2 我的成绩、政治外语两门的复习方略

  我考的是北大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不是中文系的。

  101政治:59分 
        203日语:87分 
        666文学理论:102分 
        913世界文学史:119分。

        总分367,列该专业考生第二(共约40人)

  总有人说某某大学第一考了400多分,北大分太低了,我觉得这是不必要的。文学类多是各大学自主出题,难度不同,评分标准不同,本来就没有可比性。您就是某某大学考了480分,也上不了北大清华不是?

  文学理论和世界文学史两门,我将在后面大篇幅具体介绍,这里从略。

  关于政治:我的政治显然是个低分,所以只好说些经验教训。有人说政治是忽悠人的,但我以为,既然考这个,就得学吧。若有鸿鹄之志,何必蛰居于此?当然也有人说北京压分了,但是不也有80多分的考生吗?主要还是我能力不足。事实上,如果把我投入考研的精力算作十分的话,政治我最多投入了两分。论坛上有很多红宝书啃了三四遍的考生,我看了多少遍?一遍都没有。如此想来,能考到这个程度还算侥幸。

  所以我的第一点建议就是一定要重视政治。十分精力至少要投入三分以上。我本是文科生,以为政治不过尔尔,实际上这门考试几十年来已经被千锤百炼,单就考试来讲,是非常成熟的科目,投机取巧是要不得的。

  第二点就是补习班的问题。我当时为了挤出时间复习专业课,9月份报了导航的秋季强化班,陈先奎、张俊芳、徐之明等人讲课。最初的想法是帮我总结,节省时间。事实证明丫就是一帮骗子,复习的套路和最后考的完全不同,而我的复习全是按照导航的资料来的,最后政治折戟沉沙,上了大当。

  所以第二点,我奉劝11年的考生,谁都不要信,就信红宝书。看上三四遍,配合一套习题,最后加一套冲刺题,要远胜过补习班。只看红宝书的考生,好像大多也取得了好成绩。

  关于外语:今年英语偏难,而我是跨专业考试,可以用我的老本行日语作外语,占了一些便宜。但是87分的成绩也让我丢人到家,毕竟我是科班出身,学过十年日语,考完之后觉得至少能上90分。可以这么说,考研日语的难度就是我以前高中月考的水平,非常非常简单。当然这是对我而言,对于其他人怎么样呢?

  如果你想考203日语的话,我想,对于本科就是日语系的同学来说,如何学日语自有你的一套方法,不用我多说。要诀是考试时要尽量降低自己的智商,不要以为题中有什么陷阱,这不是日本人出题。对于本科不是日语系,但英文不是太好,想用日语取得优势的同学,我首先要提醒你们,如果初试用日语,复试的口语和听力也是要用日语的,而口语和听力往往是你们的拦路虎,有可能复试被刷。其次,我建议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日本语听力》1-4册练习听写,我高中期间用过此书,可大幅提高听说读三项功力,非常好用。外语是慢功夫,如果你有志于用日语考试,现在就开始吧。

  3 为什么考研?

  了解了自己,面临毕业的抉择,发现本科生的出路无非有四:考研、出国、公务员、企业。该如何选择呢?

  客观上,我大二时赴日留学一年,深感断无再次留学之必要;我不是党员,公务员也不是首选;每天挤地铁上班更让我讨厌。同时我的父母有一种“知识崇拜”,非常鼓励我读研。他们认为读书才是正道。我家里算是接近小康,按照现状父母也可安享晚年,因此没有后顾之忧。

  主观上呢,其实我逻辑思维一般,不太适合搞学术研究。如果搞文学创作,也不见得能达到大师的水准,前面说了,我虽有好的想法,却写不出来。但是我喜欢读书。我每次读书,世界就安静了,如入无我之境。我没禅定过,但觉得应该差不多。复习时读过《九三年》,这本书融入了雨果毕生的精华,每每到精彩之处,不由得拍案叫绝,这种感觉非常好。我想考研能尽量延长我的读书生命,这算是我考研的动机吧。

  然后就是想考什么专业的问题。我已经读了十年日语,再学下去只能啃《万叶集》一类的书才有出路(日本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者已经饱和),如果啃《万叶集》就要去日本念个博士,真是没有这个心力。我只是想读书而已,也很讨厌每天用日语来思考。思来想去,还是比较喜欢文学创作一类有想法的、创新的工作,因此决定跨专业,考文学。(我们学校外语专业拿的是文学学士学位,但实际上是应用语言学,就是口语好,文学的课程一概没有,从专业上说肯定是跨专业)

  4 我为什么选择北大外院

  既然决定了要考,那考哪里呢?我定了三条标准:1 是北京的大学(北京真是个好地方,这是心里话)。2 要比我现在的学校好。3 文学类要出色。这样的在北京只有两所,北大和北师。

  最初的选择是北大中文系的现当代文学的文学创作方向,连《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都买好了。后来发现这个方向两年才招了一个,还要考恐怖的大综合,心里就打退堂鼓了。接下来瞄上了北大中文系的比较文学,不用考大综合,但是一年就招2个,而有6、70人考,比现当代还激烈。而北师的比较文学没那么惨烈,还给参考书。我以前看过王向远老师的书,很是佩服,所以又有意报北师。

  如此犹豫不决,突然看到北大外院还有一个比较文学专业,仔细查了一下,不仅给参考书,每年还招5、6个,而只有30多个人报。缺点就是找不到完整的历年试题。

  我把能弄到手的资料合并分析。发现北大中文系的题覆盖面广,问的深,招生少,报的人多,有登天之难。北师的题覆盖面广,但很基础,招生多,报的人也多。而北大外院的题三个字便可概括:偏、难、怪。但是录取比例可是大大的高。如此权衡再三,毕竟我本身是学外语出身,外院的比较文学也算半个亲戚,北大和北师之间还是倾向于北大,就选择了北大外院的比较文学。

  因为我还没到北大听过课,无法比较外院和中文系的差距。如果你不是特别追求北大中文系的名声,而且外语不错,我想北大外院的比较文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5 关于应届跨考的复习进度的安排

  如是,我要开始复习了。关于复习的进度,我认为不宜过早,更不宜过晚。太早容易无法持久,太晚则不能完整复习。当然,有人复习一年半终成正果,有人11月18号才开始也考的不错,这个绝对是因人而异。

  我认为,现在是5月份,就是11年应届考生的大三下学期,此时开始准备最是合适。5月份应该做的是我前面说的,选好学校,搜集真题和各路信息。而6月份是年度的期末考试,各种事情都很繁忙(当然如果是往届生没有这个问题),应该把考研放一放,集中精力解决学校的事,为以后解决后顾之忧。

  然后7月是复习真正的开始。我选择的是暑假回家复习,因为东北夏天很凉快。缺点就是难于集中精力。留在学校则可去自习室。7、8二月的暑假是决定考研成败的关键,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必须在此时完成专业课的第一轮复习。这个时候不要看政治。

  进入9月,回到学校,我建议等红宝书一出,马上开始复习政治,在9月完成红宝书第一遍。9月就是集中精力看政治,搜集信息。

  10-12月这三个月,是决定考研成败的第二次机会。对于应届跨考的考生,上了大四,这三个月又要应付学校的破事,又要复习,会非常焦急。但无论如何,务必把重点放在专业课上,看细看精,至少两轮。同时10月做政治的大本习题,11月看时事,12月再看红宝书,1月做冲刺卷子,不可荒废。

  注意,因为外语对我来说相对简单,我无法提出什么切身的体会,各位还要自行拟定外语的复习计划。

  上面说的,是每个月的复习进度,那么每天该如何呢?

  首先,既然决定考研,那就没有礼拜六礼拜天。可以每周拿出一天来休息,但我并不建议。其次,每天要不要早起,这个见仁见智。有的人是夜猫子,有的人是百灵鸟,我本人并不早起,每天9点多才起床,复习基本都是在下午和晚上。因为我晚上8-12点思维最活跃,所以安排此时复习专业课。大家还是要按照自己的状况来制定计划。

  6 我的复习过程和初试

  下面说下我自己的复习过程,前面的算是一般性,我这个算是个个案吧。

  如前所述,5月份时我选好了学校。6月份迫不及待开始复习。但是因为我曾留学一年,回来需要补很多课程,所有的考试都挤在6月,所以复习效果也不好。当时是每个晚上都要上课,弄得身心俱疲。因为我是跨专业考试,从没上过文学方面的课,以为一上来就看参考书目恐怕不太好,就先用朱维之的《外国文学简编》打底。其实这本书充其量可以给爱好文学的人做个普及,达不到教材的水准。这本书基本对我没什么帮助,就是梳理一下,结果是整个6月仿佛什么也没干。

  7月我选择回家复习。这就需要背很多书回家。李赋宁版的《欧洲文学史》实在太沉,就带了杨周翰版的,事实证明是个大错误。两个版本之间差异太大,老版用的还是苏联的文艺观,害我不浅。与此同时,我每天在市图书馆攻读以前没看过的世界名著,从《伊利亚特》看到了《浮士德》。

  这期间还有一件喜事。我和一个中学时的死党聊天,说起我要报考的学校,他的亲学姐居然也在那里!我大喜过望,于是请二人吃饭,席间得到了不少一手情报,受益非凡。同时学姐建议我看李明滨的《世界文学简史》和孟庆枢的《西方文论》。学姐是保研的,这两本书都不是考研的参考书目,但是内容简明易懂,对于跨专业考研帮助巨大。可惜我回到北京才着手找这两本书,耽误不少时间。

  福兮祸之所伏。7月进展非常顺利,8月时惰性就来了,不仅复习没有进展,名著也没看多少,每天吃喝玩乐,这就是呆在家里的坏处。9月回到学校傻眼了,还有海量的文学名著没有看,4个月内断断是看不完的。

  考文学的都知道,如果看过原文,答题是非常有底气的。但这时也顾不得了,我果断决定不再看名著。有人提议看节选,我并不认同。

  9月一开始,买了红宝书,又报了补习班,红宝书就没怎么看,一心等着辅导班总结。前面说了,上了大当。同时开始做未来4个月的规划,决定专业课用6分力,政治用3分,外语用1分,并列出每日的时间表。实际上是专业课用了7分多,政治不到2分,外语不到1分。

  专业课有两门:世界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假期一直在看文学史,因此9月一开始先把李赋宁的《欧洲文学史》过了一遍,做出一本比较详尽的笔记。这个非常管用,以后都靠着笔记复习,不用翻书了。东方文学方面参考书给的太厚,自己选了一些杂书。

  10月份集中复习文学理论。其实外院主要考的是西方文论,中国文论和基础理论只涉及一点。但是参考书给的是胡经之的那本和张隆溪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对于考生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我是勉强看完了胡的上册,做了笔记,实在是看不动了;张隆溪的那本书是顶级宝典,一定要看,建议在第二轮复习看,要先有个知识储备再说。

  我选书时也迷茫了很久,一开始用刘象愚的《外国文论简史》,黄皮的那个,那套书都不错,后来还是觉得《西方文论》更适合跨考的,说的更简单明白。刘象愚的那本还包括东方文论,目前有东方文论的好像只有这本。复习的方法和文学史一样,做笔记,列重点,这个就靠平时的学习方法的养成了。

  同时,我看录取名单,发现其中一个学姐是和我还是老乡。我马上给原先认识的学姐打电话,约出来一起吃饭。到底还是东北人实在,关键时刻还是学姐最亲,这回我是深切感受到了。学姐是考研上来的,人非常非常nice,传授了我很多答题技巧,老师的出题风格,以及我一直弄不到的几年真题。后来发现这次谈话至少让我多了35-50分。

  11月再回头做文学史的第二轮复习。《欧洲文学史》平时上厕所都带着,差不多吃透了。这次用的一个是同学给的资料,非常全面,名词解释和简答应有尽有;一个是李明滨的《世界文学简史》。这本小书很有意思,才几百页,却言简意赅,补充了很多《欧洲文学史》讲不清楚的地方,还有很多名词解释,甚至我觉得外院有些题就是从里面出的。

  这期间,一直给老师和学姐发邮件。老师们有的回复的积极,有的干脆不回,主要是让老师知道我这个人。学姐则给了我很多有用的建议,还有很多答题技巧。外院的题偏、难、怪,没有这些技巧真不知如何下笔。

  鉴于美洲文学和阿拉伯文学、非洲文学的欠缺,学姐还建议我看一个北大的《东西方比较文学史》。我还看了孟昭毅的《简明东方文学史》(也是那套黄皮的),确实很“简”,也管点用。我还看了杨仁敬的《美国文学史》和李明滨的《20世纪欧美文学简史》,也都不错。

  12月又回来做第二轮的文学理论复习。我还是抓着那两本书看。前面忘了说了,我在选学校的时候同时找了许多北师、南大的比较文学试题,对照着看,有很多相同的,那就是重点,我就用这个参考文学理论会出什么题,做到有的放矢。还有看看中国文论,因为不是重点,看了参考书目的重点篇章,《典论》之类的。同时反复看了几次张隆溪的那本宝书。

  12月份也是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时间。所以我索性买了本八级考试的练习题当做日语复习资料,之后做了历年真题,我的外语就复习了这些。政治方面一直在看,专业课看累了就看政治,但实在提不起兴趣,做了2000题,没什么起色。

  1月份只有8天,基本上就是总结一下,调整心态。初试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水到渠成,两天转瞬而过。本来想订个房间,结果下手晚了,北大旁边的房子被抢订一空,最后无奈找了个有点远还不太好的旅店。

  考政治时还没太进入状态,大题反正全写上了,但第一题全错,客观33左右,做的时候也不是很有把握。外语相对简单。专业课的题发下来我就倒抽一口凉气,见都没见过,还有纯英文的题。待稳定了心绪,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记着学姐说的“无论如何要全写上”,在收卷前5秒写完了。上下午写了1万个字,手都麻了。回来后上网一查,好多还写对了,稍稍放心。

  临发成绩的时候和大家一样紧张。最终看见自己的成绩,总算石头落地。

  7 复试经历

  北大外院今年(2010年)是在3月11号(星期四)发布初试成绩,和往常一样,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五和星期六复试,今年就是在3月19号和20号。

  外院比较文学的复试分为两部分:面试和外语听力(没有笔试)。面试在19号下午,听力在20号上午。

  面试又分为两部分:外语口试和专业课问答。因为我的一外是日语,并提前申请要一位日语老师面试口语,所以外语口试的环节是一位北大日语系的老师给我面试。如果一外是英语,则由赵所长面试口语。因为胡旭东和凌建侯两位老师公干在外,今年参加专业课面试的只有赵所长(跨文化研究、传记)、辜正坤老师(古希腊罗马、莎士比亚、哲学)、罗湉老师(戏剧、法国文学)和陈明老师(佛教)。

  今年依旧是下午2点在静园六院209复试。复试共5个人,按初试名次依次入场,其他人在走廊等候,每人20-30分钟。我排在第二。房间不大,放了一张大的椭圆形的会议桌,我坐在进门处上首的位置,老师和我的座位非常近,并不是面前一排考官。我的左手边依次是书记员(只负责记录,不提问题)、陈明老师、日语系老师;右手边是赵所长、辜正坤老师、罗湉老师。

  首先是外语口试。日语系老师(口语很正)先让我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根据我提供的个人陈述问了最喜欢的两个作家和村上春树作品的问题。个人感觉主要是为了测试外语口语水平。(外院比较文学的外语要求比中文系高)

  专业课面试是四个老师一人一个问题(去年是5个老师一人2个问题)。实际上是围绕着我的学术背景和个人陈述发问。因为我本科的专业是日语,老师们都问了和日本有关的问题。问题顺序如下。

  1 赵所长的问题:20世纪中日文学交流

  我的回答:1 现代汉语,即白话文的语法多从日语而来。2 现代汉语的词汇多从日语而来,如“经济”一词,出自福泽喻吉的“经世济民”的造词。3 鲁迅和周作人为代表的留日狂飙时的留学生,吸收日本文学和日本翻译的欧美文学。4 郁达夫和创造社受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接下来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刚想说大江健三郎和莫言,赵所长就表示我的回答可以了。

  2 辜正坤老师的问题: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批判”一词翻译出自日本,这个词在日语中是什么意思?

  我的回答:有两个意思,一个和中文一样,一个是有指导性的意见。总的来说,中文的是贬义。但这个词属于哲学固定词汇。

  辜正坤老师的追问:哲学词汇应和日常生活词汇相同,不然会出现误解。你认为这个词是贬义还是中性的?

  我的回答:是中性的。

  然后辜正坤老师阐述了这个词在英法德文中的来历和自己的见解,我还想补充,老师说问题结束。

  3 罗湉老师的问题:日本现代戏剧对亚洲戏剧的影响。

  实际上这题我完全不会,应该说:不知道,请求换题。但是当时太紧张,做了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日本现代戏剧比较衰微,受制于古典戏剧。古典戏剧讲究用动作表达人物内心,现代戏剧讲究语言与矛盾冲突。现在日本,古典戏剧仍活跃在上流社会。

  4 陈明老师根据我的个人陈述中“上过东方宗教学概论”,问我: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我的回答:1 佛经翻译是中国最早的翻译文学,代表人物有鸠摩罗什和玄奘。2 佛教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大量素材,如三洲感应韦驮天,四大天王等。3 佛教思想进入中国文学,如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4 《西游记》。

  我的面试一共用了20分钟。感觉外语口试很完美(毕竟我是日语科班出身),罗湉老师的专业课问题答得不好。总体上语速太快,太紧张,很多问题没答全。

  第二天是外语听力。语种和初试的外语语种一样,由北大自己出题统一考试。8:30开考,我7:15就到了第三教学楼,结果在沙尘暴中苦等了50分钟。日语听力共30题,每题0.1分,共3分。均是无图听力题,只放一遍。内容和2级相近,速度是2级的一倍。个人感觉重点不在内容,而在速度。感觉能在2.2分以上。

  9点结束,和同学交流了一下,复试到此结束。

  最后,想对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1 对报考专业的热爱和长期的积累是最好用的法宝。考研复习过程中我是越复习越高兴,因为即使考不上,我也收获了知识,这是我不考研就不会主动去学习的。

  2 在所报考学校专业有一位学长或学姐,则事半功倍。

  3 永远不要相信政治辅导班,它们都是骗子。无论它们说的多么天花乱坠,无论周围有多少人报,你都要只相信一个——红宝书。

  4 要找一个好的自习室,要有热水和暖气以及学习气氛。我在我们学校考察后发现,偌大的学校竟容不下一张书桌,只好到北理工自习。

  最后的最后,向帮助过我的老师们,亲爱的学姐们,爱我的人说声谢谢。我还要特别致谢北京理工大学,你无私的提供了自习室和热水给一个外校学生,让我感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