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返回旧版
登录 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 备考秘籍 > 古文献学学习参考书推荐: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古文献学学习参考书推荐: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作者ID:aprilstory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是张舜徽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写完《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七十年代末增订后改名为《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一书后,应读者的要求撰写的一本专门讨论读史门径和研究方法的书,希望能“与前书交互为用,相辅而行”(本书自序中语)。200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重刊此书,并邀请复旦大学傅杰先生撰写了重刊弁言。本人所读即为此本。此外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都出版过此书,很容易找到。

  久闻此书大名,但一直到最近因为自己读书遇到些困惑才想起来读看看。以张先生学识之广博深厚,随便说上几句话也够我这种小辈受益匪浅了,更何况先生本着度人金针之意,于此书用心颇多,言辞恳切、深入浅出,把这本入门读物写得是风生水起。

  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为“校读古代史籍的基本条件”,包括掌握阅读古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熟悉古代书籍的一般情况两方面;接下来两部分为本书主体部分,如书名所示,讲校书与读书。从全书结构安排可见,张先生对古籍的校勘是非常重视的。在书中,先生对校勘的必要性、依据作了较细致的介绍,其中很多是先生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比如尽量倚靠清代学者的精校本和精刊本、尽量利用近人校书的成果这两条——个人深以为然:校勘不是什么玄妙的事情,学会选择和利用前人的成果非常重要,许多清代的精校本、精刊本在一般使用中其实是佷可能比宋、元刻本更有用的。第四部分则是附论——辨伪和辑佚,对有关基本情况作了简明的介绍。

  阅读此书自然会获得些新的有关古代典籍的知识,张先生在书中总结了很多古书编撰和流传中的常见问题,比如提到“古人写作时,遇着篇中必须登载许多官位不同的姓名或胪列一些类似的词义时,为着整齐醒目,便把那些很对称的句子,用两排写法记录下来。上一排写完后,再写下一排……但后人容易弄错,每喜一上一下照直行去读。并且还有人进一步把那原来用两排写成的旧书目,改写成一排平列的新形式。于是引起很多纠纷,甚至影响到史实的内容。”并举《后汉书》卷五十二所列“中兴二十八将”的姓字次第为例,仔细剖析了这类问题。之所以专门把这条挑出来列在这,完全因为这是自己看这本书时新知道的常识,觉得有点意思。这些常识,对于我们这种刚入门或尚未入门的新人来说,当然是多多益善,应该用心地多积累些。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好处是写得简洁明了,所结合的例子多关涉重要典籍,很有说服力。

  看这本书会有个感觉:张先生不仅对各类史籍很熟,对清人别集及笔记也是相当了解。书中引用清人文集者不在少数。而从其所引内容来看,清人别集的学术价值非常可观啊,但现在对这方面的关注似乎并不太多。在这方面,张舜徽先生还著有《清人文集别录》和《清人笔记条辨》,用力佷深,可以参考。

  不过,说起来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其实是张先生提到的一些读书的“笨”道理、“笨”办法。首先,正如傅杰先生在重刊弁言中所言:“在本书中,他(张舜徽先生)一再谆谆告诫初学者,大凡读书有本末,有先后,有缓急,有轻重,必须循序渐进,不可陵节躐等。要读的书太多,必先读常见书,在某一学问已经取得基本知识之后,再向专门的方向用功,‘否则舍近求远,好奇贪博,不独对于自己积累知识没有什么好处,并且也不是做学问所应有的步骤。由此类推,我们阅读其他专业书籍,都应辨明哪些是基本读物和必须先做的工夫,哪些是参考资料和可以稍缓的工夫。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好好地读几部书,才于自己有益。’”对于我们这些原本就“先天不足”的初学者来说,在如此斑驳纷扰的环境里,或许更应该静下来好好地读几本基本书,多读几本原典,把学问的根底尽可能扎牢点。张先生此书着重讲读史治史,所以他针对古代史籍卷帙浩繁的情况,指出初学者一时纵不能点读全史,最低限度也应将“前四史”、《通鉴》,仔细点读一遍。

  其次,张先生力倡学者以愚自处,提供了很多读书的“笨”方法。比如先生很重视句读,认为初学者应该脚踏实地、不怕麻烦地点读古书,并指出这样有两个好处:“一,因为恐怕断错了句,把书本弄脏了,或者为别人嘲笑;势必开动脑筋,对难字难句进行思考,穷究其所以然。自然会勤翻书,勤查字典……第二,因为恐怕犯着有始无终的毛病,既开始用笔点了几卷,便会引起贯彻到底的念头,把工作坚持下去,经常养成读大部书的习惯。并且是逐字逐句地去读,而不是草率地滑过去。”虽然先生恐怕高估了很多人的羞耻心和毅力,但这一劝导很有道理,并且成功地刺激和激励了我。比如先生还指出读书时对有些重要的文字可用手钞以助记忆。这一貌似老生常谈的言论,在这个电脑普及、复制书籍便利的今天可能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再比如先生专列一节来讲,读史时应取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几种综合研究之后,“只宜勤作札记,未可轻言注述”。此外,书中还提出了可以把内容丰富的书、拆开来读的方法,提出了读史书应该注意横的联系和纵的联系,把史书的不同部分、不同的史书对照来读,等等,都很值得学习参考。

  读完此书,个人觉得很受刺激,深刻觉得读书贵在用心、贵在坚持。虽然这是我未必能企及的状态,但读完此书却也默默生出了勇气和豪情。谨推荐此书,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