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网站导航 返回旧版
登录 注册

全站搜索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诚聘英才帮助中心 关于本站联系我们
首页 > 研路历程 > 闪耀剧星的风采:记北大中文系07级硕士生刘纯

闪耀剧星的风采:记北大中文系07级硕士生刘纯

简介:刘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级硕士研究生,师从李杨教授。2005年,率领中文系代表队获得首届北大剧星风采大赛团队亚军,本人获得个人最佳台风奖。2006年,以话剧《作家之死》获得最佳舞美、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导演奖,中文系获得团队总冠军。同年,获得第十四届北京大学“挑战杯”二等奖,第二届中文系学术原创大赛二等奖。担任“我们文学社”编辑部部长,是北大曲艺协会相声表演的骨干,经常在学校、院系各类文艺演出中登台亮相。

闪耀剧星的风采

——记北大中文系07级硕士生刘纯

 

采访中,记者获知,北大中文系的沈阳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出了名的严格,能从沈老师手中拿到高分的学生寥寥无几,但刘纯就是其中之一,甚至有人戏谑刘纯是唯一能拿到高分的男生。听到这些民间评价时,刘纯显得很不好意思,笑着说这是被妖魔化了。虽是同学们的玩笑之言,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刘纯的优秀早已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刘纯身上有股子灵气,学不来,搬不来。一段相声,听几遍他就能得其要领,练几遍就可以上台,这是他的长处。舞台上,他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透着某种杀伤力,相声表演是这样,话剧表演也是如此。

 

但是这股灵气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从小到大一点点积累的。

 

说到表演,上小学时偶然的一次机会,引导了他开始喜欢上这块舞台。在四年级的一次班会上,老师早早地讲完了班会内容,便让刘纯上来表演个节目。刘纯随手抄起一本相声小册子,为大家津津有味地读了几段。

 

——11等于几?

——11等于2嘛!这个都不懂,白痴!

——不对!11等于31只公老虎加上1只母老虎,有了1只小老虎,一共3只老虎。

 

这样一段非常简单的少儿相声,是刘纯最早的舞台表演。于是,每周的班会上都会有刘纯的保留节目。生在天津,长在天津,在相声之乡,刘纯自是从小便耳濡目染。从小学时拿着小本子读相声,到后来大段大段地背诵冯巩、牛群的相声,再到脱离本子任意自由地发挥,刘纯在对人物的诠释和塑造中寻找着自己的快乐。

 

刘纯的性格较为内向,但恰巧是这种内敛促使他通过表演来释放自己的内心,将自己的精神融入戏剧,演出感觉,演出激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是刘纯喜欢的一句话。灵气是积累的,技巧也是积累的,刘纯今天的成功更多的就是源于他后天的不断努力和积累。

 

2005年初,为了参加学校的短剧小品大赛,刘纯自编自导自演了一个关于开班会的小品,但成绩不很理想。刘纯回忆说正是那次失败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水平还差得太多,痛定思痛,我决定短时间内不再写本子,好好读书,好好沉淀,积累更多的经验。于是,在明确了目标和距离之后,刘纯开始不断磨练自己,不停地通过实践进行反思。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儿,让刘纯的心思沉静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终于以《作家之死》而大获成功,成长为一颗闪耀的剧星。

 

学习和活动不是绝对的二元对立

 

刘纯的父亲很喜欢文学,经常给儿子买书。刘纯记忆中,从父母那收到的最多的生日礼物,就是各种各样的书籍。现在,他还每月都保持三四百万字的阅读量,从没间断过。从小到大的阅读习惯为他日后在文学创作中,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文字、通过手中的笔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大三时,刘纯参加了挑战杯,在与一群研究生的激烈竞争中,刘纯凭借自己对问题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解析视角,拿下了二等奖。说起挑战杯,刘纯说这本是一件无心插柳的事情,因为他参赛的论文《对<古镜记>古镜意象的另一种解读方式》最初只是一篇期中论文。在阅读《古镜记》时,刘纯发现以往学者对于古镜意象的解读存在问题,于是,他便老师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没想到,自己的观点立刻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和支持,他进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了挑战杯

 

尽管在学术上已经做出一定的成绩,刘纯还是谦虚地表示,自己迄今为止都称不上是一个很学术的人。他一再强调,学术与学习绝不是一个概念,我只是尽了做一个学生的本分而已,因此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做学术,而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已。

 

在被称为学术男的同时,刘纯也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活跃在各类文艺演出的舞台上,是全校剧星风采大赛的最佳男演员。大三参加剧星风采大赛时,刘纯的课业压力非常重,同时还要参加辩论赛。那段时间,他常是白天上课、排练,晚上熬夜写论文,那篇获得挑战杯二等奖的论文也是诞生在这个时候。

 

对于有人戏谑他颠覆了传统学术男的形象,刘纯笑着说,自己一直以来都相信学习与活动不是绝对的二元对立,学习是作为一个学生的本分,而活动是在学习以外释放自己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只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学习与活动便会相辅相成。

 

学习和活动不是绝对的二元对立,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刘纯都有他自己的想法,并且总是胸有成竹。

 

出众的能力”“执着”“坚持,这是欣赏他的同学们对他的评价。

 

认真,认真,还是认真

 

刘纯是一个认真的人,认真是他对于生活的一种基本态度。

 

对于曲艺创作和表演,他不是把自己放在戏迷票友的水平,而总是以专业的高度要求自己。他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演员,他的表演呈现了不同类别的文本,他不光演,他有他自己的思考——对学问和艺术的思考。

 

刘纯的创作都是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经历和个人感受的思考。有些涉世很浅的文学创作者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经常把农民工问题、医疗问题等社会焦点写进自己的作品。刘纯很较真,他说自己不会为了迎合一时潮流的喜好,而在文学创作中生硬地添加自己不了解的内容。在第二届北大剧星风采大赛中,刘纯的《作家之死》获得最佳原创剧本。这部话剧在他心中酝酿了两年,剧中的角色、台词都是在他对生活感悟的基础上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他把别人对剧本创作、舞台表演的批评当作自己不断反思、前进的契机和动力,最大程度地追求话剧最完美的效果。刘纯看的剧本很多,听的相声段子更多。他总是仔细揣摩优秀剧作,反复把玩名家名段,借鉴前人之长,融入自己的思考和体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做事情,刘纯总是抱着十足的责任感,只要在他能力范围之内,他都会认真细致地做好。为了上演高质量的节目,除了每天晚上排练到11点之外,他带着师弟师妹们拼上周末的休息时间连轴转,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不休息,他的同伴们不断地被他这种热情感染。他对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极为重视,反反复复地揣摩,一遍一遍地排练,最终形成的是富有杀伤力的效果。

 

高质量的演出赢得了众人的肯定。刘纯的演出邀请单可以列得很长很长,除了曲艺协会每年的北大公演,中文系的元旦晚会也少不了他的一臂之力。大三担任中文系文艺部部长时,系里的元旦晚会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从节目策划者、主持人到舞台总监、一线演员,刘纯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观众的欢乐。

 

刘纯说:星的背后是广阔的天空,而自己只是满天繁星中普通的一颗,在不停的反思中学着做人,不带有任何功利性地学着做事。一直以来,他都秉持着这样的做人原则和做事方法,而正是这样一种态度,让他在学习和表演的路上走出了扎实和精彩,闪耀出了剧星的光芒。(文/李玉磊)